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继焦研究员莅临学院作讲座
来源:bevictor伟德官网 时间:2022-08-31 点击数:
2022年8月2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继焦先生在学院会议室作了主题为“中国民族研究的重大转变:从借用国外理论到建构中国学派”的学术讲座。讲座由bevictor伟德官网符昌忠研究员主持,学院副经理邱运胜副教授,李双副教授与四十余名硕士研究生参与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教授对“中国民族研究重大转变:从借用国外理论到建构中国学派”的基本思路进行了简要介绍:从苏维埃民族学派、古典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西方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中国经验与理论四大流派出发,并从国外理论和国内发展的两个角度,按照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和理论探索,探索我国民族研究的重大变化与发展。
首先,在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上,张教授分析了西方学术与中国学术之间的差别,提出中国民族研究者要平视西方,不是民族地区发展滞后造成民族研究落后,而是民族研究理论没有跟上民族地区发展的步伐。当前,中国正处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城市化、市场化、工业化、全球化、信息化)中,出现了一系列有别于西方社会的现象与问题。在此背景下,借用国外的人类学民族学理论与方法难以真正有效解决我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因此,中国民族研究必然要随着时代变迁进行全方位的转变,以适应改革开放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需要。
其次,在分析框架上,基于已有文献研究,从四大流派出发,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族研究理论的发展与重大转变划分为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三个阶段,并提出了对经济社会转型的思考。
再次,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研究进行梳理,主要分为国外理论引进与本土恢复重建时期(1978-1990)、本土问题导向与国外理论验证时期(1990-2000)。最后,总结提出了民族研究中国学派的四大特征。第一,在民族研究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持与运用。第二,历史学与民族学相结合;第三,民族研究的城市学派与农村学派齐驱并进,各学科分支体系相继建立,跨学科研究也成为我国民族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第四,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一方面受到了欧美人类学民族学理论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民族研究的深入与扩展,我国民族学界也提出了各种创新理论和方法。
张教授最后指出,当下,我国已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已成为中国民族研究的新使命。他寄语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学人们:“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希望你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符昌忠研究员进行了简短的评论和总结。他表示,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一点是平视国外理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从社会现状出发,创造出我们新的理论。最后,他再次对张继焦研究员分享知识盛宴表示感谢。(王佳)
